9月17日,"解码关中沃土 感知代时脉动"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蒲城县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陕西网讯(记者 杨大君)9月17日至18日,"解码关中沃土 感知时代脉动"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蒲城县,深度探访当地科技企业与文旅地标。这座关中名城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、以文化传承为底色,谱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科技赋能 新材料与绿色农药驱动产业升级
采访团首站走进蒲城莱特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。“我们主要从事OLED有机材料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拥有数百项自主专利并实现量产供应,已成为国内产能规模及出货量领先的OLED终端材料供应商。”公司行政总监马新魁向采访团介绍,企业聚焦OLED材料领域,规划年产能达600吨,产品远销日、韩、欧、美等国。客户覆盖京东方、天马、信利等知名面板厂商,改变国内面板厂商OLED终端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,实现进口替代,解决了国内OLED终端材料的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在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采访团见证了传统农业的科技蜕变。企业投资6.74亿元建设新型绿色农药制剂项目,一期年产2万吨绿色农药制剂已投产,二期将新增5000吨水溶肥料产能。项目全部达产后,年产值预计突破14亿元,成为西北地区绿色农业科技示范标杆。
陕西吉利科技有限公司则展现了蒲城在电子化学品领域的领先地位。“我们建立了从研发到运输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”,企业负责人自豪地介绍。作为三星半导体核心供应商和隆基绿能战略合作伙伴,企业专业生产电子级双氧水、特气等高端产品,通过"产检储运全闭环"模式保障产业链安全,凸显蒲城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硬核实力。近期,该公司入选陕西省"专精特新"企业名单,凸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文旅融合 千年文脉激活城市新活力
18日上午,秋雨绵绵,采访团撑伞漫步于蒲城槐院里历史文化街区。这片规划面积38.4公顷的唐代遗存街区,在细雨中更显古朴韵味。此处汇聚唐、宋、元、清至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,囊括杨虎城将军纪念馆、清代考院、王鼎纪念馆等文化地标,堪称"关中东府文化露天博物馆"。
在杨虎城将军纪念馆,雨水从老宅屋檐滴落,馆内珍贵实物与历史影像在潮湿的空气中更显凝重。“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将军的爱国情怀。”纪念馆讲解员动情地向采访团介绍。这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生动再现将军的生平事迹,成为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。
清代考院博物馆则带领采访团沉浸式体验科举文化。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试建筑群,馆内珍藏张之洞殿试卷、刘春霖状元策等千余件文物,通过“鉴古思今”的展陈设计,让千年文脉焕发新时代教育意义。
从OLED材料的国际赛道到绿色农药的田间守护,从唐代街区的历史肌理到科举文化的当代启示,蒲城以科技研发赋能产业升级,以文旅融合激活城市底蕴。在这里,既能触摸电子化学品的“高精尖”,也能感受千年文脉的“厚重新”。科技与文旅的双轮驱动,正让这座关中古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持续迸发独特魅力。
采访团探访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农药生产线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蒲城莱特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杨虎城将军纪念馆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清代考院博物馆。记者 杨大君 摄
清代考院博物馆。记者 杨大君 摄
清代考院博物馆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陕西吉利科技有限公司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采访团探访陕西吉利科技有限公司。记者 杨大君 摄
陕西吉利科技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。记者 杨大君 摄